2025年6月5日14時,健康學院在圖書館204課室精心籌備并成功舉辦了一場以“中醫康復技術”為主題的講座。此次講座是學院圍繞“一技在手,一生無憂”主題開展的職業教育暨勞動教育活動的重要一環,旨在助力學生明晰職業發展方向,精準掌握核心技能。
講座特別邀請了我校合作單位——東莞市清溪醫院康復醫學科科主任張澤松副教授擔任主講嘉賓??祻椭委熂夹g、中醫、護理等相關專業的近140名師生踴躍參與,現場學習氛圍濃厚。
講座伊始,健康學院雷毅雄院長發表講話。他指出,職業教育是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的基礎性工程,本次講座是學院深化職業教育改革、強化勞動教育的關鍵舉措。他勉勵同學們珍惜此次學習機會,汲取知識養分,為未來的職業發展筑牢根基。
講座聚焦職業規劃與技能體系兩大核心內容。張澤松副教授以自身豐富的職業發展歷程為藍本,深入剖析了康復治療技術專業、中醫專業及護理專業在中醫方向從院校學習到臨床實踐的多元發展路徑。
其中,張澤松副教授著重指出康復技術專業畢業生擁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可向以下三個方向深耕細作:
一是臨床康復領域。畢業生可在綜合性醫院、中醫院的康復科發揮專業優勢,針對中風偏癱、頸腰椎病等慢性病患者開展專業的康復治療,助力患者恢復身體機能,提高生活質量。
二是社區健康服務領域。隨著“互聯網 + 中醫康復”模式的興起,畢業生可依托這一新興模式,為居家患者提供針灸、推拿等上門服務,讓中醫康復技術走進千家萬戶,滿足群眾多樣化的健康需求。
三是科研與教學領域。有志于此的畢業生可在醫學院?;蚩蒲袡C構從事中醫康復技術標準化研究,為推動中醫康復技術的規范化、科學化發展貢獻智慧與力量。
在技能體系介紹環節,為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專業實踐情況,張澤松副教授采用“理論 + 實操”相結合的方式,以臨床治療病例為例,生動展示了康復治療技術專業及中醫專業的實踐場景,助力學生們對未來的工作環境和職責形成更清晰的認識。
張澤松副教授著重指出,學生需扎實掌握專業基礎知識,涵蓋解剖學、生理學及康復評定技術等內容,為后續職業發展筑牢根基。同時,要密切關注行業前沿動態,廣泛了解外界資訊,緊跟時代發展潮流,持續提升自身綜合素質。
在現場演示環節,張澤松副教授以頸椎病康復為例,生動呈現了“辨證施治”的全流程。從運用望聞問切確定證型,到制定個性化方案,再到依據患者康復情況動態調整康復訓練計劃,整個過程充分彰顯了中醫康復“整體觀念”與“個體化治療”的有機結合,讓學生們深切感受到中醫康復技術的深厚底蘊。
此次講座成效良好,不僅為學生們勾勒出較為清晰的職業發展方向,更激發了他們更激發了他們對中醫康復事業的探索熱情與奉獻意愿。健康學院將以此次講座為契機,持續深化職業教育改革,加強實踐教學,培養更多適應社會需求的高素質中醫康復技術人才,為助力中醫藥事業發展、增進人民群眾健康福祉貢獻力量。
廣州華立科技職業學院
就業指導中心
2025年6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