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0日,中醫藥學院召開藥學專業分類教學改革專題研討會,學校教務處領導、學院領導、藥學系骨干教師齊聚一堂,共商藥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之舉,旨在精準對接行業需求,提升人才專業適配性與實踐能力。
會上,藥學系蔣夢雅老師詳細闡述了分類培養方案的改革框架,其核心舉措涵蓋課程、學時、內容及評價體系的多維革新。在課程設置上,普高班與職高班藥學核心課程保持統一,而職高班特別增設《中藥調劑技術》這一特色實踐課程,著重強化學生對中藥飲片的識別與處方調配能力。學時分配方面,對于《藥物分析》《生理學》等專業課程,普高班提升理論學時占比至60%,實踐占40%;職高班則反其道而行之,強化實踐訓練,理論與實踐學時比為40%對60%。在教學內容上,對《藥理學》《藥劑學》《分析化學》三門核心課程實施分層教學,普高班注重理論推導與機理探究,職高班則聚焦技術操作與臨床應用場景實訓。評價體系也迎來重構,兩類班型均采用獨立考核標準,推行“過程性評價30%+實踐考核30%+期末考試40%”的多元評價模式。
專家們針對改革方案提出關鍵優化建議。一是課程內容顯性標注,于大綱中明確普高班、職高班教學差異點,保障師生對培養目標有清晰認知;二是學時動態平衡,適當縮減職高班《藥理學》《藥物化學》理論課時,確保兩類班型總學時一致,為實踐教學騰挪更多空間;三是評價標準統一框架,考試科目均按照“3:3:4”(過程性評價:實踐:期末)比例實施,既保留靈活性,又兼具規范性。
為系統推進改革落地,學院制定了分階段實施計劃。方案細化與責任落實方面,要求課程負責人兩周內提交改革實施方案,明確目標、任務節點及驗收標準。師資能力升級上,開展教學方法培訓與集體備課,助力教師精準把握分類教學內涵。校企協同深化也進一步加強,對接藥企、醫院藥劑科共建實訓基地,開發企業真實項目案例庫。此外,建立動態監測優化機制,按學期采集學業數據與就業反饋,持續迭代課程體系。
此次會議的召開,標志著中醫藥學院藥學人才培養邁向精準化、特色化新階段。學院傾力構建“基礎共通、方向分流、評價多元”的教學體系,力求培養出兼具扎實理論素養與嫻熟實踐技能的藥學人才,為中醫藥產業升級與區域健康服務注入強勁動力,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
作者/編輯:王清玉
初審:郭燕婷
終審:王 暉